勤为人之本
时间:2021-04-22 作者:佚名 来源:秦风网
“勤”字为人生要义。
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后面的话。后面两句是“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明朝《增广贤文》。古代戏曲《白兔记·牧牛》则说:“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一个勤字,道尽兴旺发达、持盈保泰之道。
“勤”字,左“堇”,为黏土;右“力”,为筋,属六书中的形声字。《说文解字》云:“勤,劳也。从力、堇声。”古人为注,或曰“勤者,劳力也”;或曰“勤,苦也”。可见,勤的本意就是做事不怕辛劳,不惜汗水,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由此可知,有勤万事可期。反之,则一事无成。
古人对此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文学家韩愈这样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告诫莘莘学子,如果想要攀登知识的山峰,那勤奋就是成功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想在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做弄潮儿,也只有勤苦力学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宋真宗赵恒也有一首著名的《劝学诗》,他用极简的笔墨道出读书的诸多好处,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也未必有颜如玉,但读书本身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志男儿,不论人生理想是什么,总是要先向书中求索一番,因此便有了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代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苦读不辍的典故流传千年。
勤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师,能将一切看似绝无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勤能补拙。曾国藩本是一个资质不甚出奇的平常人,曾有一个关于他读书不敏的故事,流传颇广。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晚,十来岁的曾国藩在书房中背诵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恰有一小偷潜入房中,附在房梁上等他背完下手,哪知曾国藩背了一晚上还没背下来,倒是小偷却背下来了,可见曾国藩资质平常。
但曾国藩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其中关键就在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曾任职于曾国藩湘军总办营务处、光绪年间升任闽浙总督的何璟评价曾国藩“一钱一粟,非苦心经营,则不能得;一弁一勇,非苦口训诫,则不能战”,极好诠释了曾国藩以勤补拙、以勤大成的秘诀和根由。
勤能兴家。中国古代著名的治家经典《朱子家训》开篇即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每天晨曦初露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院内外,然后不留死角彻底清扫一遍,使里里外外整洁干净,既有个焕然一新的感觉,又使全家精神一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好像没什么,却能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习以为常地养成一个勤劳、不敢懈怠的好习惯。滴水可穿石,铁杵可成针,习惯成自然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
《左传》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百姓的日子都在勤字上,只要能够勤劳,舍得辛苦,就不会没有衣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农夫果真能够辛勤耕作,那么即便有饥馑之时也必定会有丰收之年;商人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存货,即便遇有积压也必定会有畅销之时。总之一句话,只要勤劳肯吃苦,就一定有饭吃,有幸福的生活。
勤能致治。“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元朝有一本很有名的《吏学指南》,教授为吏之道,此书将勤看成是官吏的重要品质,“早入晏出,奉公忘私,虽休勿休,恪勤匪懈;呈押文字,发遣公事,务为敏速,耻犯稽迟;躬操笔砚,不仰小吏,手阅簿书,不辞劳役。”清朝《居官镜》也说:“黾勉从公,夙夜匪懈。”官员一心为公,屏除杂务,勤于政事,从早到晚毫不懈怠,使事无积滞,则必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万民安乐。
宋代政治家、思想家真德秀认为“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官员一日不勤,就免不了要受蒙蔽,而一贯懒散无为,尸位素餐,就会积弊丛生,问题百出,使许多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懒政是要不得的。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就不朽伟业者,未必有过人之智,但必有过人之勤。正所谓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
原文链接:http://www.qinfeng.gov.cn/info/1874/144856.htm
下一篇:红岩村的红色幼苗
最新信息
- 2024-11-28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 2024-11-28加大培训力度 强化办...
- 2024-11-28沙坡头:“一村一策”...
- 2024-11-28吴忠:多措并举推进专...
- 2024-11-28银川:联动协作构建国...
- 2024-11-28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2...
- 2024-11-28平罗:以文话廉润人心
- 2024-11-28灵武:以有力监督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