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治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廉政教育

阜平脱贫记

时间:2021-03-2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这是阜平县骆驼湾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公路旁,红底金字的标语格外醒目。置身一栋栋青砖灰瓦的太行特色新民居之间,回想2012年底村民唐宗秀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臂走过黄泥土墙的画面,村民们仍激动不已。

  习习春风,遍拂太行。青山不老,换了人间。

  习近平总书记对阜平的考察和殷殷关切,给阜平人民以巨大的温暖和激励。阜平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过8年艰苦奋斗,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提高到2020年的10830元。2020年初,随着河北最后一批13个贫困县摘帽,阜平县脱贫了!

  阜平,中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诞生的红色热土,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声脱贫攻坚进军令响起的激情战场,满怀信心出发,谱写着深山老区融入小康中国的奋斗史诗。

  五级书记抓扶贫、打硬仗

  阜,盛也。然而,阜平,可真是一片贫困之地——

  阜平地处太行深山区。全县山场面积326万亩,占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仅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阜平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阜平以不足9万人口,养活了9万多人的抗日部队。全县2万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光荣牺牲。

  阜平是深度贫困县。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贫困,全县30%人口没有初中以上学历。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聂荣臻元帅,听说阜平百姓生活还很贫困,流下了难过的泪水,也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012年12月29日,党的十八大后仅40多天,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视察,就来到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阜平县。20多个小时,往返奔波700多公里,总书记为的是看真贫。他踏着皑皑白雪,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这两个特困村。在村民家中,他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们手拉手,嘘寒问暖,了解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的号角,从骆驼湾村农家小院飞出,从顾家台村村委会小会议室发出,如滚滚春雷震动着巍巍太行,若浩浩春风激荡着燕赵大地,迅速传遍华夏神州。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阜平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汇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阜平将全县划分为8个片区,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坚持每周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脱贫工作,每月举办一次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从复退军人、离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动员能人返乡治村,选树462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精准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奔小康的战斗堡垒。省市向阜平派“最强外援”帮扶,派出了62个驻村工作队,当地选派了147个县直驻村工作队,对全县209个行政村帮扶全覆盖。省市县209名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战贫斗困,不胜不还。

  阜平不变,寝食难安。无数党员干部日里夜里、案头灯下细细谋划,风里雨里在太行深处疾驰奔走。他们用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换得山乡巨变、群众欢颜。在外地做生意的顾瑞利回到家乡,当选了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他打开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引进旅游公司,打通村旅游公路。县旅游部门的干部陈国,被派到顾家台村当党支部书记。“全国、全省都来支援俺老家脱贫,不回去,那算个啥?”接到任命第二天,陈国就住进了村委会办公室,一干就是整整6年,活脱脱变成了一个老农民。

  这样的先进典型有很多。千方百计引进产业项目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格、积极搭建电商平台的扶贫干部唐超男、多方协调发展光伏产业扶贫的黄文忠……老乡们细数着他们的名字,一如夸赞自家的儿女。

  脱贫攻坚,彰显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实实在在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生活。2012年末,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950元和980元。2017年底,两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如今,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5660元、17390元,一半家庭有了小轿车。

  8年来,阜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0.8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群众收入、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平人世代希冀的“兴旺昌盛”,就这样从梦想照进现实!

  六大产业找对路、能创富

  “俩棚每年有六七万的收入,手头松快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作为县里第一批贷款承包食用菌大棚的贫困户,顾家台村的马秀英说起收入来喜笑颜开。

  在阜平382省道沿线,一个个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像珍珠一样分布在公路两侧。该县食用菌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韩亚辉自豪地说:“全县已建成98个园区、4610栋大棚,年产香菇5.5万吨,直接带动群众1.5万户,户均年增收1.7万元。”

  谁能想到,小香菇会成为阜平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早些年,这里不少百姓在荒山上栽果树、开办养殖合作社,一心一意想致富。可由于海拔高、冬季严寒,再加上缺乏技术指导,慢慢地牛棚空了、羊圈空了,山上的果树也死了。

  稳定脱贫,出路到底在哪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为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

  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经过深入调研论证,阜平县干部群众发现,食用菌种植在当地大有可为——食用菌喜欢冷凉气候,阜平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山区林木丰富,可提供菌棒的木屑原料,市场需求大,能以此发展产业链。经过反复论证,食用菌被确定为阜平县主导扶贫产业。

  2015年,阜平开始动工兴建食用菌大棚。可是农户顾虑重重——没钱租棚、不懂技术、找不着客户……为打消农户的顾虑,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确定为“六位一体”,即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园区、农户形成一个产业整体。为确保不出现技术风险,新园区每50万菌棒配备一名技术员。技术人员进驻后,逐棚逐户手把手指导菇农栽培管理。

  产业选定,钱从哪里来?这是困扰许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县金融办主任杜金利介绍:“2015年,借助阜平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的契机,在省金融办帮助下,我们探索出一种‘保险+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每个棚可根据情况贷款5万到10万元,政府贴息。产品销售如果低于市场价格,由保险公司补齐差价。”说白了,龙头企业生产菌棒,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农户负责大棚种植,香菇由龙头企业回收。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农业保险兜底保障,协调联动下,群众无需抵押便可申请贷款。

  虽然有了定心丸,想挣怕赔的心理还是让许多农户不敢尝试。

  “这事儿,得有人带头。种成了,自家受益,乡亲们心里也有底儿。”马秀英是顾家台村干部,家里又穷得叮当响。一咬牙,她成了阜平第一批贷款承包大棚的菇农。因为“没摸准香菇的秉性”,头一年,马秀英挣得并不多。但就这1万多块钱,已经让乡亲们羡慕得直咂嘴儿,“看来,种香菇还真能挣钱!”

  一时间,顾家台村的54个大棚成了香饽饽,被一包而空。阜平县的食用菌大棚也越建越多。2015年起步,5年时间,阜平县食用菌面积达2万亩,覆盖140个行政村,年产值达5亿元。从品种研发到制棒,从香菇种植到产品深加工,从冷鲜收储到冷链物流,阜平县的香菇产业已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了。

  小香菇打开了阜平产业扶贫的大思路,也为山区百姓蹚出更多更宽的致富门路。由县政府主导,阜裕公司与顾家台村和骆驼湾村合作成立了阜平县顾家台骆驼湾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价格租赁村民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和经营,打造了40多个民宿小院,包括餐饮、住宿、小吃作坊、会议室、娱乐休闲等20多种业态。两个村91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参与经营、务工获得薪金等方式,每年户均增收2.52万元。目前,两个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27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驱车行驶在阜平新修的柏油路上,一个个青砖灰瓦、精巧别致的小村落接连闪过,一个个微景观、大景区被串联成线。这几年,阜平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了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生态旅游等六大扶贫产业。2020年,全县六大扶贫产业总收入11.8亿元,形成了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链条。

  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阜平在培育壮大脱贫产业的同时,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织密基本生活“安全网”,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利。

  一张张医疗收费票据像大山压下来,会不会又重新成为贫困户?正当阜平县楼房村村民闫保莲为患直肠癌花费高发愁时,阜平县智慧防返贫平台及时预警,县人保财险公司派人上门救助。按医保政策报销后,闫保莲2020年自付34518.9元,防贫保险为她补偿自付部分的65%,最后闫保莲实际仅花费12000多元。“党的政策好,遇到再难的事也不怕。”54岁的闫保莲话语间有了底气。

  在阜平,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能看病,看好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出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制度。同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报销不设起付线。

  搬得出,住得好。2016年阜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正式启动。目前,39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面竣工,全县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的1.7万余户,5.3万余人全部搬迁入住。

  就近上学,能上好学。2013年以来,全县新建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农村孩子“跑着上学”的问题;改造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93所,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等贫困学生救助政策,全县所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辍学。

  饮上安全水,走上快速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公路建设、通信基站建设等,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

  腰包鼓了,房子新了,道路宽了,山更绿了!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仗接着一仗打,阜平创富的脚步坚定向前!

  为了过上好日子

  2021年,阜平人信心满满踏上新征程。立春过后,阜平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在骆驼湾村口,乡亲们新立起“我们过上了好日子”8个大字;在顾家台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标语闪闪发光。这一切都在向世人宣告,依靠苦干实干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已经在阜平干部群众心中扎下了根。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阜平干部群众的话语,已经化作了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

  2021年2月4日,农历小年这天,在骆驼湾村“一号院”,村民顾宝青给记者讲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盘腿坐在老土炕上,和她全家围着炭火盆唠家常的感人情景。如今的顾宝青腿脚利索、声音洪亮,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位已经74岁的老人。“这些年生活好了,心情舒畅了,好多人都说我不仅没变老,还显年轻了呢。”

  确实,顾宝青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虽然上了年纪,但顾宝青闲不住,现在在村里的旅游公司当保洁员,每个月能挣2100元工资。前些年,顾宝青的儿子唐俊峰在村里找不到发展机会,无奈之下到北京打工,生活压力较大。最近几年,眼看着村里建起了食用菌大棚,民宿旅游红红火火,想为村里发展出把力的唐俊峰又回来了。由于见识广,他被选为骆驼湾村党支部副书记,与客商洽谈,验收工程项目,每天总是忙忙碌碌。从“逃出去”到“搬回来”,唐俊峰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唐俊峰的儿子唐孝亿,则从“留守儿童”变成了“阳光少年”。他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想念亲人了只能偷偷抹眼泪。现在,唐孝亿在阜平县城厢小学六年级读书,班主任老师对他的评语是:阳光、质朴,有理想、有志气。

  脱贫的真经,阜平乡村的男女老少都能说几条,但首要的一条是立志鼓劲。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阜平全部行政村都设立了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吴王口乡三岔村村民李树国,和乡亲们一起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致富,村里“志气榜”的橱窗里有了他的名字。李树国对此很自豪,每次路过橱窗,他都会对着自己的照片看上几眼。

  幸福是创造出来的!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街头巷尾,村民们的议论从“别人能吃低保我为啥不能”,变成了“能给我找份工作不?吃苦受累都不怕”。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这片开满奋斗之花的沃土,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

  过去,阜平山村的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村里除了过年,看不到多少人,“有时说个话的人都难找”,哪家一遇难事就犯愁。以骆驼湾村为例,留守村民的平均年龄一度达到60多岁。

  2013年,时年29岁、在北京创业成功的刘永刚和妻子翟艳玲一起回到老家骆驼湾村,开起乡村民宿。如今,在春夏旅游旺季的时候,小两口忙得脚不沾地,他们笑称这是“幸福奋斗忙”。任永花,从北京回来,到旅游公司上班,负责销售土特产;唐宗云,任记军,李爱明……近几年,光骆驼湾村就有50多名年轻人回到变美变富的家乡。据统计,阜平全县已累计有50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古老的土地上跃动着越来越多青春的身影。

  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阜平县将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厚植生态优势基础上,巩固脱贫成果,夯实脱贫质量,谱写新时代阜平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巍巍太行,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青山绿水之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奔跑的追梦人,他们眼里闪动着灼灼的希望,他们心底生长着一个又一个更美丽的梦想……

  (原载2021年第4期《求是》杂志)(河北日报记者 高志顺 马彦铭潘文静)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1-02/17/content_8368580.htm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反腐法治网 ff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