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治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勤政简报

范文澜:清白世家 书香传人

时间:2022-06-08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范文澜(1893-1969),出生于浙江绍兴,为范仲淹后裔,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九届中央委员等职。他撰写了《中国通史简编》,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还著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等书。

  

  头像-250.jpg

  范文澜像

  范文澜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年幼时家住大通学堂附近,深受秋瑾等爱国主义者感染,这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思想根源。他成家后,坚信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要言传身教,他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贞,深深影响了其两个儿子。

  

  清白世家650.jpg

  范文澜故居内“清白世家”牌匾

  踏实做事治学,甘坐“冷板凳”

  范文澜从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的四十多年里,无论言谈还是行动,都处处印证了他实事求是、严谨的学风。他将其治学方法形象地归纳为“天圆地方”,所谓“天圆”,即要有灵活的头脑,勤于思考;所谓“地方”,就是要能坐得下来,埋头苦干,潜心于读书和科研工作。他还认为做事与做学问一定要“专”和“通”结合,在“通”的基础上“专”,做到直通、横通、旁通、路路通。他说:“方针决定以后,认真做下去,要有‘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至于“实”,他发表《反对放空炮》一文,批评那种主观的、浮躁的有害学风,提出要踏踏实实进行科学工作。

  为了撰写著作,范文澜主动要求坐冷板凳。中国科学院初创时,组织上要求范文澜参加领导工作,他怕开会耽误时间,坚持不肯担任。

  范文澜长子范元绶在刚工作不久后,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六韬》的评论文章,让父亲介绍到《军政杂志》上去发表,范文澜看了以后却批评了他,拒绝为他引荐。他教育其儿子研究学问要多看看、多想想再动笔,不能急于求成。范元绶曾说,他父亲一生勤勤恳恳刻苦研究学问的精神,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范文澜故居650.jpg

  范文澜故居

  坚定革命理想,鼓励儿子参军

  范文澜在南开大学执教期间,深受南开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促使他从“老学究”中走出来,参加革命运动。1926年秋范文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此后与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了深厚革命情谊。在以后不管怎样风云变幻的环境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自居,念念不忘毛泽东主席的教诲,对党忠心耿耿,并时常以革命情怀熏陶他两个儿子,鼓励他们早些走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后,范元绶主动提出参加八路军,范文澜鼓励儿子说:“你立志参加革命很好,青年人应当有这种革命志向。可是,革命是艰苦曲折的,征途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你还要有绝不畏难退缩的精神才好!”受到父亲的鼓励,范元绶随后到晋察冀军区,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几十年后,范元绶回忆说,父亲的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工作,“绝不畏难退缩”的革命乐观主义思想始终是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幼子范元维13岁时,在延安给苏联红军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寄给了苏联儿童真理报代转。范元维这种超越年龄的革命觉悟和政治理想,与其父亲的教诲、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践行艰苦朴素,传承优良作风

  范文澜在学术、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他始终艰苦朴素,反对浮夸、出风头、相互标榜等不良习气。他家中只有几件备用的服装,几件陈旧的家具,虽已是部长级干部,配有专车,但他走亲访友,都是步行或乘公共汽车。他应得的数以万计稿费也分文不取,谁劝都不听,逝世前全部作为党费上交。范文澜表示:“我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我的生活不坏,为什么要有稿费!”

  范文澜的优良作风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人。范元绶历任大庆油田副总指挥、石油工业部副局长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同父亲一样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在油田工作期间,同工人们一样吃烤得黑漆漆的馍。他见有工人没地方住,就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给工人住。

  

  文澜中学650_调色.jpg

  绍兴市文澜中学

  绍兴市文澜中学是一所以范文澜名字命名的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汲取文澜精神,追求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一直致力于建设以文澜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范文澜先生的文化存在和精神渗透。学校通过建立传承文澜厚德的德育系列、开发弘扬文澜精神的校本课程、探索务实求真的有效课堂、倡导严谨治学的教研氛围等途径,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文澜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好文澜精神。

  

  (绍兴市越城区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inglianwenhua/jiaguijiaxun/202205/t20220510_60662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反腐法治网 ff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