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
时间:2020-09-0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在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增强忧患意识。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八项规定时就指出,“全党全国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201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报告还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提出“三个一以贯之”,其中包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主题就是“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增强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我们既要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复杂的道路保持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彰显了积极昂扬之情,与此同时强调底线思维、忧患意识,保持了谦虚谨慎、行稳致远之态。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坚守。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万里长征第一步”来告诫全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词,就沉浸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蓬勃,我们充满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华优秀治理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曾创造辉煌又饱经沧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等,这些治国理念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赓续繁荣的重要基因。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汲取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的一种重要责任
忧患意识是基于对新时代形势和任务的科学分析。忧患指对事或物的忧虑、担心、发愁等状态。意识是现实的反映,既不能空泛讲忧患意识,也不能无根据地讲忧患。无病呻吟,顾影自怜,这种无中生有的意识,不是忧患意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种夸大现实的意识,也不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今天强调忧患意识,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综合分析,我国正处于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亟待增强忧患意识以防范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体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进行伟大斗争以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斗争的对象包括“五个坚决”: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斗争的锋芒所向,实际上也是风险和挑战的具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初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还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
忧患意识是重大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千万不能高枕无忧、歌舞升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以底线思维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样才能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增强忧患意识是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增强忧患意识以提高对风险的洞察力。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了非典疫情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这样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的警惕性。
增强忧患意识以提高对风险的防御力。防患于未然,要打有准备之战。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于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急管理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应对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依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增强忧患意识以提高对风险的战斗力。面对风险,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一要坚定信心。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二要依靠党的领导。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本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战胜疫情之根本保证。三是要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四是要保持斗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陶文昭)
上一篇:在党史学习中感悟群众路线
最新信息
-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 2024-11-24检察日报:80余万元...
- 2024-11-24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
- 2024-11-24庭审观摩提质效,评议...
- 2024-11-24学“真招”!这场培训...
- 2024-11-24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
- 2024-11-24检护民生|司法救助为...
- 2024-11-24检察日报:“邻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