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治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时间:2020-09-0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危机和实际问题,用鲜活生动的当代中国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从《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对于我们用历史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各种危机的根源进行了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出现深深扎根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经济发展的事实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入手,在解释一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属性和运行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从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不只是体现在具体的概念观点上,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显示出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专设一节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时代的产物,充满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理性,对于我们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9世纪中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此起彼伏,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矛盾根源是什么,成为时代之问。马克思花费40年时间写作《资本论》,以“显微解剖学”的方式剖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现实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预言,对时代问题给予强有力的回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无法自我革命,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私有制的根基,频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日益扩大的逆全球化态势,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其实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探寻。从世界社会主义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演变历程和思想逻辑,才能够结合实际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灵魂和精髓

  马克思认为《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正是得益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现了剩余价值,看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着解释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性,彰显着彻底的革命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也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无与伦比的预见力和前瞻性,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中包含着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经济特征的预判和展望,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现象提供了基本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弊端一针见血的批判,对于我们分析当下世界经济的困境和弊病仍然具有醍醐灌顶的效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公认的“永不过时”的经典著作,显示出跨越时空的解释力。有学者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容易被人们模糊、淡忘、忽视,但每一次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又会重新想起马克思,想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对于市场机制理论、信用经济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协调发展规律、收入分配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既有宏观考量,又有微观分析,许多观点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他们真切感受到人民遭受的摧残和痛苦,听得见人民“因贫困压在头上而发出的粗鲁的呼声”。他们敏锐地发现,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惊世骇俗如闪电般耀眼的思想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下面所隐藏的秘密,激烈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不公正的社会秩序,揭示和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从统筹政治、社会、经济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生产规律的认识,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财富增长,都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展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认识,这其中既蕴含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战略判断,同时又体现着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立场。

  科学分析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这就要求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客观、积极的判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挑战上升,受疫情叠加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短期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生产力和扩大再生产理论,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把握住有利时间窗口,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极具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体现着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出现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经济系统运行,都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受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做好长期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必须要顶住各种压力,全力防范风险累积叠加,主动管控经济运行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在内外部风险挑战交织下,实现迎接挑战与抓住机遇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把握战略全局,从容坚定前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用高质量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发展,立足国内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提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关键靠改革。我们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和需求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的增长点。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变迁,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世界经济遭受突发疫情巨大冲击而日趋低迷、全球市场萎缩,这尤其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在持续释放民生红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激发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反腐法治网 ff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