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攀比”要不得
时间:2021-10-2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10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对浙江省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原党委委员、总经理骆旭升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案例中,骆旭升自从被提拔为市管干部后,攀比身边的老板生活,认为自己现有生活水平与自己领导身份不符,心理严重失衡,理想思想开始动摇,最终走向堕落。
骆旭自述,他被提拔为市管干部后,仍然居住在经济适用房小区,身边一些老板朋友们时常对其开玩笑说骆总你太朴素了,还住在这种地方。”,面对别人无意地说辞,他内心却渐渐发生了变化:听得多了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住的房子和我的身份不太相符,特别是看到一些老板住豪宅、开豪车后,我甚至会觉得自卑。”攀比堕化思想一旦出现,就很难刹住。就这样,骆旭升内心的贪念逐渐滋生,有了权力,为什么不把它变现呢?”此后,他产生了以权谋私的念头,并步步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如此攀比住豪宅、开豪车,追求物质享受,其后更是以权谋私,背离了党员干部、人民公仆的身份,更是背离了党章的要求。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是党章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但有一些党员却走着走着,就忘了来时的路,不记得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根本在哪、初心在哪。从一些党员干部滑向违纪违法的轨迹不难看出,堕落、腐败往往是跟身边人盲目攀比住豪宅、开豪车、比收入、比享受、比面子开始的,个人欲望不断膨胀,渐渐在追求金钱与享乐之中迷失了方向,忘了自己是党员干部的身份与责任,丧失了理念信念,沦为物质的奴隶,走入了歧途。
跟谁比”比什么”?对党员干部而言,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才是每位党员干部应比、应有之义。对比自己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肩上的职责与使命,再看看周围群众的工作与生活,问一问,民安否?民富否?民乐否?扪心自问,我现在的工作比 之党章要求、比之人民的需要,是否已到位?是否到了该讲享受、讲享乐之时?我该何去、何从,应追求什么?
是否还记得周恩来嘴边常挂着的那句话不要忘了延安”。买衣裳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尽量买便宜的;做饭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做简单些;住房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住得尽量简朴些......《周恩来年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1960年3月6日,总理回京,发现房已维修,当晚即离去暂住钓鱼台,要求将房内的旧家具(含旧窗帘)全部换回来,否则就不回去住。工作人员只得从命。周恩来说,这个居住条件比延安的窑洞强多了。”心装百姓、心中无我,比起延安的艰苦生活,比起延安人民的艰难生活,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多住好一些、多吃好一些、多享受一些,艰苦朴素、严于律己,这就是我们好榜样的周总理。
想到自己的父老乡亲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助这里的乡亲,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百坭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年轻人更不愿意来,但黄文秀来了,带着一位党员对人民的责任来了。她来时这个村有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也就是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贫困户。到2018年底,黄文秀带领全村88户、417人实现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一个屯17盏路灯的亮化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黄文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青的党员干部应如何选择自己的去向、追求?那就是到百姓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才是一名党员应有的追求与选择。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反思比享受、比享乐的反面典型,对照不要忘了延安”的周恩来、回到群众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黄文秀,不断用他们来校正我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摒弃奢靡之风,牢记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初心,如此方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蒙山县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11022/gxjjw617293b6-1634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