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治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人物访谈

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重庆这样做→

时间:2024-01-06 作者:佚名 来源:七一网

  第1眼-重庆广电

  1月4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日前联合印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化重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明确部署。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拓展职普融通新路径

  如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资源建设?《方案》提出,将通过“一工程三行动”,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夯实职业学校办学基础。

  全市将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到2025年办学条件全部达标的职业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支持职业学校联合行业企业,打造一批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

  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行动,做大做强重庆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00门左右、规划教材300种左右、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左右、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个左右。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行动,教育部支持重庆市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赛项,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实施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分银行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建设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打造一批职业学校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此外,《方案》提出,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第一,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第二,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第三,发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领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遴选高水平专业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开展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结对式”融通试点,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川渝两地联合开展高职“双高”、中职“双优”建设,探索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此外,全市将创新实施贯通培养,优化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4+1”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试点。推动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与在渝科研机构、本科院校联合开设一批“卓越技术人才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鼓励职业学校与有关区县共建一批乡村振兴学院、“新农学校”和“田间学院”

  《方案》提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需要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业提质。接下来,我市将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区等平台优势,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分级分类组建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方案》提出,鼓励职业学校与有关区县共建一批乡村振兴学院、“新农学校”和“田间学院”,加快组建农业类高职院校,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一批精准服务特色优势产业链的涉农专业,大力培养现代农业专业技能人才。

  支持职业学校服务渝东北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组建绿色生态发展研究院,助力做强“三峡制造”“三峡农业”“三峡旅游”等区域品牌,促进区域发展绿色转型。

  支持职业学校盘活渝东南民族特色资源,实施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计划,助力做优“大武陵”、乌江画廊、武陵加工等特色品牌,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支持职业学校服务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批科技小院,组建由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

  

  到2025年开设50个“科技人才班”,遴选建设10个科教协同育人示范平台

  如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提出,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提升服务西部科学城能力。实施科研能力帮扶工程,引导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川渝地区高水平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能力提升帮扶。

  实施产业升级服务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技能传承科研平台,在硅光芯片高精度手动键合、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等高精尖技能领域形成技术优势,服务“卡脖子”技术攻关。

  支持高职院校与重点工业园区围绕高性能集成电路公共测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方向,共建具备行业先进水平的公共检验、检测、测试中心。到2025年,高职院校联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3个左右部市共建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在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方面,实施科创平台育人能级提升工程,支持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与在渝科研机构、本科院校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按专业大类联合开设“科技人才班”,探索学科专业复合交叉融合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到2025年,开设50个“科技人才班”,遴选建设10个科教协同育人示范平台。

  

  为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我市还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动,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区县共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孵化一批优质科研项目。支持高职院校深入开展软件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到2025年,依托第三方机构等建设50个左右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应用场景示范基地、职业学校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立项实施一批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金凤、明月湖、迎龙等重点科创园区转化。

  《方案》还提出,在提升川渝职教对外开放水平、助力中国职教“走出去”方面,到2025年,全市将开发50门左右“中文+职业技能”融合的优质课程和新形态教材,建设30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打造10所左右中国特色、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262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反腐法治网 ff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