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法治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人物访谈

田园变公园,留住美丽乡愁

时间:2023-12-3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迪庆州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绚丽壮观的自然风光、独具乡愁的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的启别村,辖14个村民小组,708户3096人,有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深山古村寨。

  

  田园变公园,让古寨村落“美起来”

  把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着力提升乡村颜值、留住田园乡愁。优化结构布局。积极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科普科考等多元旅游休闲元素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塑造村庄特色、厚植生态底色,着力为游客提供“乡愁式”旅游大餐,把传统的村庄变为了游客向往的乡愁旅游体验“景点”。强化风貌管控。制定实施乡村风貌管控方案,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慎砍树、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以纳西族“三墙一照壁”的幽静院落作为蓝本,在保留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独具一格的传统村落景观。发展景观农业。立足区位优势、着眼农旅融合,大力发展油葵、藏玫瑰、冰葡萄、花荞、彩绘水稻等观光农业,组织开稻田摸鱼、田园采摘、趣味捉鸭等农旅体验项目,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看得见达摩青山、望得见腊普河水、留得住农村乡愁”田园景观。

  

  民房变民宿,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农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使民宿产业成为撬动群众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引入合作运营模式。在传统农户自建自营的基础上,探索引入“公司+农户”合作运营模式,借助企业力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民房资源,规范建设特色高标准民宿。如公司出资将农户庭院改造为民宿,由公司运营、农户管理,除每年支付农户1-3万元管理费外,还将公司总收益的25%作为分红分给农户,房间保洁费及游客餐饮费归农户所有,户均增收5万元左右;农户也可出资按公司标准改造庭院,公司以每年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价格承租运营。实施民宿规范管理。组织成立民宿协会,制定民宿管理服务标准,组织开展服务人员专业培训,由民宿协会指导定价、分配客源、督促落实民宿标准化服务,避免恶性竞争,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民宿+”新模式。探索开发“民宿+徒步”“民宿+研学”“民宿+摄影”等新模式,将旅游产品和项目打包嫁接到民宿,如在民宿院里举办篝火晚会、非遗展演,住店即可优惠体验石磨豆花、手工榨核桃油、舂年糕、稻田摸鱼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也开创了多元的营收渠道。仅“慢悦来”民宿,年纯收入突破了30万元,还带动农户销售核桃油、蜂蜜等农特产品货值80万元。目前,启别有以“松赞塔城”“天域塔城”“哈布达云谷”等为代表的中高端精品民宿26家,年均纯收入20万元以上,一次性可接待游客279人,带动115户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群众变演员,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启别村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组织挖掘民族歌舞、民俗风情、民族美食等文化资源,让农民变演员、乡村变舞台,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做活民族歌舞文化。以启别特色的弦子锅庄、阿尺目刮、塔城热巴等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成立热巴队、玛丽玛萨传统文化表演队,到民宿酒店为游客进行文艺表演和联欢互动,每支表演队演出费用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每个星期有2到3场表演,在保护和发展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了群众增收。做优传统饮食文化。以“食出生态自然好味道”为原则,以央珂藏红花、哈达农庄生态猪、哈达农庄冰酒、巴珠滇红重瓣食用藏玫瑰等绿色食品为食材,结合传统烹饪手法,推出地方特色餐饮,满足游客对饮食“原汁原味”的追求,沉浸式感受“舌尖上的启别”。做实文化体验项目。组织丰收节、栽秧节、赛马节等活动,开辟专题音乐坊、哈达组舞台、酒坊、弦子坊等传统文化体验区和“三奶凉粉”“金秀豆花”等农户家庭文化体验项目,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农耕文化,举办“热巴艺术节”“千人锅庄”“千人弦子”“文化旅游徒步大会”等活动,为八方来客烹制民族文化盛宴,增强游客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民宿经济的引领下,启别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年翻了10倍,从2012年的2000元跨越到2022年的26088元,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迪组轩 图/迪庆州委宣传部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3/12/25/4360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反腐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反腐法治网 ff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4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