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不攀权贵 高介有节
时间:2023-12-04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陈师道,字履常,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初为徐州教授,历任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等职。
陈师道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但到陈师道时,家境衰落。
陈师道自幼勤奋好学,16岁以文章拜见曾巩,受到曾巩赏识。曾巩赞他将来必定以文章出名,并留他在门下读书。当时,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之学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索性放弃了科举。公元1081年,曾巩奉命修本朝史,推荐陈师道为属员,但因其布衣身份未获准许。
陈师道曾在京城游学,却从未进过权贵的门。大臣傅尧俞想结识他,自己前去见他。傅尧俞知道陈师道家境贫寒,就带着黄金作为赠礼,可到了陈师道的住处,正听到他在谈论自己的思想观点,傅尧俞心生敬畏,不敢将黄金拿出来。执政大臣章惇也托秦观致意,想举荐陈师道。陈师道不愿意通过阿谀奉承攀附权贵谋取仕途,拒不谒见,说:“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
公元1087年,在当时任翰林学士苏轼推荐下,陈师道任徐州教授。后来受大臣梁焘推荐,担任太学博士。几年后,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陈师道专程到南京送行,不料却以擅离职守遭到弹劾而免职。不久复职,调任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公元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同党,罢职回家。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安贫乐道,致力于读书写作。
给事中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甚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罗织罪名,数次弹劾苏轼。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公元1100年冬,陈师道被召入朝任秘书省正字,正赶上郊祀典礼。天气非常寒冷,陈师道没有厚衣服,于是他的妻子找到妹妹,让她向赵挺之借来一件皮衣。陈师道知道后大发雷霆,说:“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可悲的是,陈师道因无衣御寒,染病致死,时年49岁。
陈师道以读书为乐,闭门苦吟,以诗文传于后世。《文献通考》记载,陈师道外出游览,只要想到一句诗,即刻赶回家,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称做“吟榻”。家人见状,不敢打扰,就把猫狗都赶走,甚至连孩子也抱寄到邻居家,直到他把诗写成。好友黄庭坚说他“闭门觅句陈无己”。作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师道,诗风常以“拗峭惊警”见称。但是他有首小诗《绝句》,却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将生活常事中的体味,推及到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充满哲理性。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称心满意的书很容易就读完了,想与意气相投的朋友见面却久盼不来。世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意愿相违,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 才名与官位的极不匹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世事艰难的无力与无奈,性格高介有节过着贫苦生活的陈师道体味至深。
(维宏)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69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宋慈:以证据为本 用事实说话
下一篇:朱震:为官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