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揪出利用网络平台非法借贷的异常账户?
时间:2023-11-25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来源 | 浦东检察
通过借贷平台打电子借条,能够为借贷双方约定好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以减少借款后续的纠纷,这已经成了许多人保障自身权益的一种选择。
然而
如果借贷平台上的某个账户
呈现借款周期短、频次高
针对同一借款人反复展期的特点
且借条上约定“低息”甚至“无息”借款
那么这个账户正常吗?
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朱奇佳认为,这类账户皮下隐藏的很可能是“职业放贷人”。此前,她刚刚办理了一起涉及此类问题的非法放贷案件。
职业放贷人的套路
2021年3月,夏某和胡某合资成立一家工作室,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做起了“放贷生意”。该犯罪团伙打着“无息”的幌子,实际靠“砍头息”盈利。什么是“砍头息”?承办检察官朱奇佳介绍:“比如客户与放贷人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签订借条,约定借款本金10000元,但客户实际到手金额只有7000元,借款一周到期后要归还10000元,其中的周‘砍头息’利率达30%。”
基于借款周期只有一周,很多客户在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而选择办理展期,即先取消原来的金额,衔接到期日期再签一份新的借条。由于借款周期短,加之高利率的砍头息,该犯罪团伙获利很快。经审计,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犯罪嫌疑人夏某、胡某非法放贷金额累计人民币1100余万元,放贷人数1500余人。
浦东新区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夏某等7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放贷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2023年8月,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犯罪嫌疑人夏某等7人提起公诉。
大数据模型揪出更多异常账户
通过审查多起此类非法经营案件,检察官注意到,在借贷过程中充当中介角色的借贷平台主要涉及两类用户,一是借贷双方互为熟人的普通用户,二是职业放贷人。按照常理,熟人之间借款一般不会高频交易,而且借款周期相对不固定,如果借款金额不大,签借条的情况较少。然而,该借贷平台上的一些账户发生的借款却呈现“高频交易、金额不大、约定无息、反复展期、借款周期均仅一周”的特点,多个相互矛盾的要素同时出现则显示出了此类账户的吊诡之处。
此时,检察官开始思考:“这样的账户在借贷平台上到底还有多少呢?在平台的海量账户中,如何快速挖掘出隐藏其中的异常账户?”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专门研发了“利用网络平台非法放贷大数据模型”来破解这一问题。
2023年7月,浦东新区检察院与借贷平台所属A公司进行沟通研判,双方就非法放贷打击必要性及大数据模型可行性达成共识。截至目前,根据浦东新区检察院建立的大数据模型,A公司从后台数据库筛查具备“短期高频放贷、单笔金额不大、以周为单位反复展期、约定无息贷款”特征的可疑账户,发现一个涉案6人的非法经营高利贷团伙。经查证,浦东新区检察院已督促公安机关立案。
检察建议促平台整改堵漏
利用借贷平台出具借条已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放贷的“行业惯例”,他们妄图借此将非法高利放贷包装成正常借贷业务,此外,还有人通过虚开借条刷单,伪造借款人具有良好信誉的假象。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并对借贷平台的企业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你司研发的平台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整改。”2023年6月,浦东新区检察院向A公司制发的检察建议书中这样写道。为改进该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消除犯罪隐患,针对其存在的“未实质性审查借贷关系的真实性、对明显异常账户未尽到监管职责、对非法借贷的举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浦东新区检察院建议A公司:加强对借贷资金流的有效审查,加强高频借贷账户的动态监控,健全举报途径,提高防范意识。
目前,通过大数据模型筛查发现的异常账户已经印证了该数据模型富有成效,这也更坚定了检察官打击非法放贷的信心,检察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与A公司深入沟通,利用大数据模型挖掘更多异常账户,及时发现非法放贷线索,打击违法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msOdB4TUai3dRqS5LUbLA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8检察日报:登门问计 ...
- 2024-11-28统筹发展与安全 依法...
- 2024-11-28强管理 促发展 完整...
- 2024-11-28切勿贪“财”与“色”...
- 2024-11-28媒体关注 · 云南日...
- 2024-11-28开班啦!快来get检...
- 2024-11-28北疆检察护民生丨锡林...
- 2024-11-28全面部署新时代刑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