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说话” 为“美丽”赋能
时间:2023-06-14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党员教育网
发挥生态环境监测“耳目”“标尺”作用,我区广大“环境医生”—
让数据“说话” 为“美丽”赋能
图为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职工对格拉丹东长江源水样品进行分析。 记者 黄世俊 摄
记者 黄世俊 陈成 李成业
百花怒放,碧水淙淙,初夏的西藏,到处生机勃勃,让人流连忘返。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关键要落脚在推动具体工作上、落脚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行程万里,不问归期,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生态环境监测一线,把忠诚镌刻在大地上;他们敬业笃行,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书写着守护绿水青山的答卷。
勇于担当,摸清生态“家底”
“作为‘环境医生’,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有力举措助力我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刚风尘仆仆从一线监测点回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监测中心)主任贾小华又立马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走遍雪域高原千山万水,收获十万余个生态本底监测数据,逐步摸清我区生态“家底”,在新时代新征程里,广大生态环境工作者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为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为确保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练就生态环境监测的‘火眼金睛’,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试验,熟知前沿新标准、新规范和新技术。”西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态监测中心试验室负责人郑倩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
无数个日夜,守在精密仪器边,一边盯着样本,一边提升技能,郑倩倩已经记不清见过多少次凌晨的拉萨星空。付出终有收获,在她的带领下,地表水实验分析由原来的64项提升至107项,开发建立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13种醛酮类物质和新污染物中11种抗生素的实验分析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态监测中心紧盯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工作,首次开展了格拉丹东长江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专项调查,为开展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环境修复奠定数据基础,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值参考;首次开展了珠峰绒布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专项调查,摸清珠峰绒布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下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深入开展全区国家网地表水、国家网土壤、区控地表水、区控环境空气、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等监测任务,每年累计派出监测人员450余人次,行程60余万公里,布设监测点位2000余次,采集样品2万余个,获取各类监测数据10万余个,填补多项监测工作空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生态监测护航下,西藏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区主要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9.8%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
“在西藏这几天,沿途都是天蓝蓝水清清的风景,真是太美了,不虚此行!”来自上海的王女士在朋友圈为西藏生态“代言”,引来一众好友点赞,也让生态监测的幕后英雄们倍感自豪。
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耳目”和“标尺”,我区生态监测人始终立足岗位职责,保持干事创业精神不放松、不懈怠,用心血和汗水,展现奉献和追求,守好生态环境质量生命线,稳稳托举起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幸福期待”。
主动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民生幸福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暮色四合,车灯闪烁,在蜿蜒曲折的318国道边,忙碌一天的普布只来得及匆忙扒几口饭,又投入到紧张的噪声本底监测工作中。
“说实话,我们的工作很枯燥,但能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生态数据支撑,为这条老百姓的‘幸福线’‘团结线’建设护航,我们的工作价值巨大、意义非凡!”普布黝黑的脸庞上,露出感染力十足的笑容,长期在一线监测,他早就习惯了风餐露宿,也见证着雪域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难忘瞬间。
让生态数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生态监测中心锚定助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蹄疾步稳,接续奋斗,按季度开展国家3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和全区5个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环境质量监测;按季度开展纳木错、羊卓雍错等典型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掌握周边景区环境质量状况,助力“绿色旅游”;开展川藏铁路开工前生态环境质量背景值监测和施工期生态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为绿色铁路建设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按季度开展青藏铁路、拉日铁路运营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保障铁路沿线环境质量安全……
长时间的挑灯夜战,让赵矿眼睛干涩红肿,他只是仰着头,滴上几滴眼药水,眼睛得到片刻“喘息”后,又紧盯着手中的数据反复核实。“生态监测数据关系重大,容不得丝毫马虎,更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我们的工作作风一定要细之又细,这样才能得到客观真实的生态数据,才能更好为民服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环保效益。”谈起工作,赵矿的话中透露着沉稳干练。
生态监测中心始终坚持“以监测服务社会、以监测服务民生”的原则,在基层一线改进作风,狠抓为民服务,真正做到环保为民、监测为民。这些年来,先后聘用安多县玛曲乡5名当地群众开展格拉丹东长江源头地表水例行采样;为西藏技师学院11名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开展全区13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全区重点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开展“噪声监测进校园”“生态环境监测进社区”等活动,做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受到一致好评……
“监测中心出具的报告,让我对喝的水更放心,对身边的环境更安心。”拉萨市城关区加措社区居民阿佳卓玛对生态监测中心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点赞。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我区生态监测人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面貌,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作风,在为民服务中狠抓落实,让生态监测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迎难而上,守护长江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格拉丹东以长江源沱沱河的源头区域而闻名,极高的海拔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人类难以涉足之地。
生态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青藏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组成格拉丹东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组,经过25天跋山涉水,克服高寒、缺氧、干燥、风雪等极限挑战,首次完成了格拉丹东姜根迪如冰川和岗加曲巴冰川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生态环境质量专项调查监测。
“在姜根迪如冰川开展采样工作,既艰苦又烂漫,我们战胜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掀开了长江源头神秘面纱的一角。”生态监测中心职工陈旭回忆起首次开展格拉丹东长江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专项调查工作,那些难忘瞬间历历在目。
“那碗糊糊面是我吃过最难忘的面条!”顶着高原反应,吃着夹生面条,监测组无人叫苦叫累,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吃苦和奉献铭刻在广袤的无人区,如期完成采样任务。
“嘶啦!”一声,只见生态监测中心的尼霞次仁撕下一块胶布,因为气温太低,胶布和皮肤高度粘连,手指皮肤也被扯下来一大块,顿时鲜血直流。“我没事,大家抓紧时间装样。”简单包扎处理后,尼霞次仁再次投入装样工作。
“咔咔!”采样玻璃瓶因低温碎裂成几块,监测组临时调整策略,两人一组协作,一人装样,一人裸露双手捧着采样瓶进行保温,防止采样瓶再次碎裂。采集工作结束后,所有人双手因长时间接触冰凉河水,十指僵硬得无法弯曲,指尖处都能看到挂着的冰碴子。
“晓鹏,好样的!”在海拔5400米的地方,面对30公斤的采样桶,晓鹏抢先背起来。后来,监测组通过接力的方式,大家一会儿背着,一会儿抬着,终于把采样桶送到了车上,圆满完成了样品采集任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监测组迎难而上的细致工作,初步探明了冰川、冻土和水系分布等多方面生态环境现状,确定了16个地表水采样断面、16个生境调查、14个生态监测、3个冰雪、2个空气及2个土壤点位,取得了现场监测数据194个,样品1500余份,完成现场记录62份,获取各类监测数据近4000个,为长江源头乃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值参考。
“监测科研一家人,同心共保长江水。”在长江源石碑处,监测组一行响亮的口号回荡在空中,皑皑白雪中那一排挺拔的身影正是对“用生命呵护生态”最好的证明。
原文链接:http://www.xzdyjy.gov.cn/folder967/yw/folder329/2023-06-12/2433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普琼: 青稞香满求学路
最新信息
- 2024-11-28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 2024-11-28加大培训力度 强化办...
- 2024-11-28沙坡头:“一村一策”...
- 2024-11-28吴忠:多措并举推进专...
- 2024-11-28银川:联动协作构建国...
- 2024-11-28平罗:以文话廉润人心
- 2024-11-28灵武:以有力监督推动...
- 2024-11-28吴忠:诗文诵读传“廉...